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?有坑!
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消息,官方回款近期,清退银保监会监测到有不法网站假冒银保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,回款发布带有“银保监会认证”“中国银保监会”等不实信息内容,有坑并以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等名义实施诈骗。官方回款银保监会提示,清退金融消费者要提高警惕,回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,有坑如发现此类涉嫌诈骗犯罪线索,官方回款应立即向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报案或反映。清退 银保监会提醒,回款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从未设立或授权设立任何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等渠道。有坑 银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,官方回款依法依规对全国银行业保险业实行统一监督管理,清退维护银行业保险业合法、回款稳健运行。各银保监局作为银保监会的派出机构,在银保监会的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能。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是金融监管机构职责,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不会向消费者收取任何名目费用。 若有以“中国银保监会”“银保监会认证”等名义,或自称银保监会、某银保监局的工作人员联系消费者,假借监管权威要求转账、汇款、交费等行为,消费者要保持高度警惕,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,也可向银保监会或当地银保监局反映,银保监会及各银保监局联系电话可通过官网www.cbirc.gov.cn查询,相关情况也可通过拨打12378热线反映。 值得注意的是,不法分子常常以“官方回款”“清退回款”名义欺骗群众,编造“成功案例”,利用消费者急于回款、挽回损失等心理,以达到骗取资金的最终目的,消费者要谨防“回款”类诈骗侵害。 类似的诈骗手法有针对P2P网贷机构出借人的“回款”诈骗、“官方回款”诈骗以及“虚假投资理财”“虚假网络贷款”“解债上岸”“代理退保”“白条代偿”“银行直存”等,均是利用消费者急于解困、急于挽回损失等心理特点,侵害消费者信息安全、财产安全,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。 事实上,银保监会多次发布过有关风险提示,提醒消费者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,警惕被不法分子套取银行卡密码、短信验证码、身份信息等个人敏感信息;小心不明身份人员提出的转账、收费、充值要求,防范连环诈骗套路;对不明来源的“小道消息”“内部消息”以及网站信息、微信群信息等网络平台传播的非官方发布信息,要提高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,避免误入骗局,受到“回款”类等各种诈骗手段的侵害。 来源: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八部门发文加大金融支持创新力度 推进上海等五地科创金融改革
- “渣渣辉”成往事:“最年轻富豪”26亿元股份摆上货架,恺英网络要换老板?
- 中国10家银行登榜世界500强 利润占中国上榜企业利润总额的41.7%
- 布局资本市场坚持长期投资,财富管理下一步怎么走?
- 前三季度累计亏损近4亿美元:FF发布预警,对公司继续运营能力存疑
- 万亿市值的尚乘数科,开启暴跌模式
- 下半年风电将迎“装机高峰” 上市公司“捕风”正忙
- 二手房挂牌激增,网签处近6年低位:广州中介直呼“进入7月市场突然冷了”
- 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设置境外分会场 国际化参与程度提级升格
- 王毅出席中国—东盟(10+1)外长会
- 停产整顿!山西一煤业公司发生安全生产事故造成1人遇难
- 司法部:我国基本解决“无律师县”问题
- 露营旅游迎政策利好,携程:今年订单同比增长超30倍
- 可降解塑料需求巨大,低估值超跌概念股出炉
- 阿里巴巴第一季度云业务收入176.9亿元,同比增长10%
- 集装箱航运企业中联航运提交赴港上市申请 中金和花旗为联席保荐人
- 华彬红牛1元乐享难以顺利兑换,官方称“未出现反映后不解决”,但无人联系消费者
- 尚乘数科停牌,昨日收跌超34%
- 六倍溢价收购亏损标的,绿康生化遭深交所质询
- 工信部:加强政企协同 保障石化化工行业稳定运行
- 搜索
-